蓟州非遗知多少-北少林武术北少林武术形成于天津市蓟州区盘山北少林寺。元仁宗时期,少林寺巢云威大师传少林武术于寺内,后逐步形成了北少林武术,流传至今700余年。清嘉庆年间,蓟州城西公乐亭人商仕芝拜寺内武僧景礼为师,历经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至今共计八代。释永信大师曾明确表示:北少林武术与少林武术一脉相承。目前,蓟州区商氏家族保存有北少林武术拳法器械套路40余种。含古拳谱12册(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清咸丰十一年)。基本功法和套路主要有:虎蹲步桩功、药功、联合弹、炮腿各12趟、洪拳4趟、乌龙大枪6趟、青云刀、金刚八招、靠打、六合对打等,以及同备联手二十二门(如里门手、外门手)一门五招,共一百一十招,外有两招等。 北少林武术与少林武术一脉相承,至今仍保存有少林武术套路八段锦、弹腿、七星拳、洪拳、春秋大刀、梅花枪、夜叉棍等十余趟。并在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更鲜明的独立特征。据家族证言,北少林武术中十二趟弹腿的第十一、十二趟就是在少林十趟弹腿的基础上发展出的关于前十趟弹腿的破解之法。十二趟炮腿则是将少林武术“踢、打、摔、拿、踹”中“踹”的技法进行了实用性发展而形成的。其演练特点讲究立身中正,一步一桩,三式五式,循环往复。技术要领为足跟向前,足尖外翻,力达足跟,起腿不过膝。着力点指向对方腓骨。实战中以破坏其小腿生理结构,达到制敌的目的。此技法贯穿于北少林武术体系,是北少林武术的主要技术特征。 北少林武术在套路发展上也有创新。目前,独有套路有乾坤拳、日月拳、梅花(夜行)刀、六家式、彙集乌龙大枪、同备联手二十二门(如里门手、外门手)一门五招,共一百一十招,外有两招等三十余路。另有枪论、群拦枪等理论著述。 北少林武术第七代传承群体在家中教习北少林武术,后相继成立了文庙、白塔寺、天津市中医药大学和蓟州区公乐小学传习基地,开展了武术传承和进校园活动,并不定期到部队传授技艺。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义务传承,学员总数达万余人。多次参加国家、市、区级各级武术比赛,获得金牌38块。参加中韩武术文化交流,获最具传承奖。多次接待美国、新西兰武术爱好者访问学习,为北少林武术走出国门做出了重要贡献。接受区、市、国家媒体专访数十次,扩大了北少林武术的社会影响。寻访到天津宝坻区、河北省遵化市、三河市、唐山地区、北京平谷区、新疆乌鲁木齐等地的北少林武术分支,并经常进行交流切磋,各地习练者达到数万人。2015年,北少林武术被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收录。2019年,再次恢复少林会表演。经常参加蓟州区春节联欢会、文化遗产日、全民健身日等展示展演活动。其理论研究成果有与第六代传承人商宝良共同完成的国家级课题《北少林寺的恢复与武术市场开发》,论文《北少林武术考》。出版了专著《北少林武术拳械录》,编辑出版《搏击》杂志——《北少林武术》专刊等技术普及类和理论类著述。 第八代传承人商阳锋为武术进校园创编了《少儿武术操》。 蓟州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生态示范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北少林武术作为天津市首批非遗项目,其传承包含着武学的智慧与哲理,深藏着前辈们对于武学和生命的参悟。北少林武术是蓟州区的重要文化符号和名片。
文章分类:
蓟州非遗
|